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基地計畫與永續設計
SITE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SIGN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康旻杰 
課號
BP7131 
課程識別碼
544 M43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公館101 
備註
總人數上限: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sp1234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基地計畫是空間規劃與設計專業最關鍵的操作基礎,也是銜接地景脈絡與設計干預的直接橋樑。簡言之,基地計畫乃經由綜觀性基地分析,評估基地利用的最適性,以此規劃土地使用的合理配置。其基本理論邏輯並不複雜,亦即,對空間規劃設計而言,基地本身包含了各種既存的線索,脫離基地涵構逕行營造開發或概念移植,極可能連帶忽視基地的潛能或脆弱敏感條件,導致規劃設計決策與真實環境脫勾,甚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一般對現代主義建築最嚴重的批評或誤解亦正是在強調形隨[內部]機能的設計前提下,無視[外部]基地紋理與環境特質,任意蔓延均質化、去地域性的空間樣貌。而台灣近年來的環境災害,更間接反應了從國土計畫到住宅開發不同尺度之基地計畫的決策謬誤。

但「基地」(site,或有部分翻譯沿用日文用詞以「敷地」稱之)概念在空間研究與規劃範疇的提出,基本上已假設了某種開發或人為干預企圖。相較於「田野」(field)或「地景」(landscape,請先與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觀建築」的認知分開)的文本取向,「基地」隱含了更積極的目地性。即使如此,基地計畫絕非預設開發強度的手段,低調者甚而僅只劃設一道保護區界線維持地景原貌或野放狀態,但連如此乍似無所作為的決策,就基地計畫的操作,都應是嚴謹而全面的分析評估後所提出的最適性利用。從「地景」到「田野」到「基地」間的細微差異,或也可嗅聞出空間規劃設計過程由感知到閱讀、由研究到規劃的不同方法論間所試圖深化的面向。

基地計畫有其理想性目標,如營造人性空間或建立獨特的地方感等訴求,也有其實務上的章法,如基地的量化分析或由設計發展到單價分析、施工圖說、財務評估、乃至契約文件等具體細節。Kevin Lynch更提醒: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designer is to clarify the given objects, raise hidden ones for debate, reveal new possibilities and unexpected costs, and even speak for absent or voiceless clients. Lynch所關注的隱性規劃議題涉及規劃者價值觀與規劃倫理,但他同時堅持設計美學及規劃理性的重要性。其中各空間規劃維度的張力與平衡,經常呈現於關鍵性的計畫書擬定(programming)過程。一份完善的空間計畫書,因而不只是量的評估與設定,更是落實空間品質、誘生環境蘊力的依據。

在研究所開設基地計畫課程,除了強調計畫過程從「體驗觀察」到「詮釋分析」到「計畫書」提擬的階段流程外,更重視計畫內容與設計概念或空間行動的關係與銜接。一敏感而成熟的規劃設計者,一方面深諳操作程序方法,卻不必然拘泥於條列式框架;藉由對地景特殊性的敏銳掌握,並嫻熟計畫尺度及各相關計畫與法令的運作,可靈活結合基地計畫的理性模式與空間體驗的知覺感性、甚至必要的外接理論或概念,進而將基地涵構內化為設計或行動決策的準確判斷。

尤其在永續規劃與設計儼然成為空間顯學的現今,如何跳脫虛浮的口號與修辭,落實尊重土地、生態、文化的永續精神,踐履環境與社會正義的規劃理想,始終考驗著基地計畫執行者的知識、判斷、與能力。而在永續的前提下,從生態城市的規劃、地景都市主義(landscape urbanism)的理念與操作、建築與開放空間的配置計畫、不同類型之【園】的設計、乃至參與式/協同式空間規劃設計等不同空間設計的尺度與面向,又將衍生何種回應策略與準則?
 

課程目標
本課程擬以Kevin Lynch及Gary Hack共同編寫的Site Planning(3rd edition, 1984, MIT Press)一書為基礎,就基地計畫及地景設計的操作面向與流程逐步解說並練習,另輔以實際案例、因應基地條件之設計工法、及其他延伸閱讀的引介,協助修課學生提升實質空間規劃設計的技能。為更具體將基地計畫知識轉化為規劃設計技術,修課學生將選擇一真實基地(暫訂:台北社子島或基隆和平島,視修課學生背景及人數再予調整)進行計畫書提擬及地景設計操作,其過程及成果將做為課程主要評分標準。 
課程要求
授課方式採演講、討論、發表、及評圖並行的方式,修課學生必須詳讀每週指定教材內容,並以挑選之基地實際操作,參與基地計畫及地景設計之流程。因課程內容特別針對所內較缺乏地景及建築設計經驗之學生規劃,意欲培養學生更紮實的基本功,故修課學生必須準備繪圖材料或軟體,逐步漸進強化獨立(或合作)完成計畫的能力。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Site Planning (3rd edition), by Kevin Lynch and Gary Hack, 1984, Cambridge, Mass, and London, England: The MIT Press. 
參考書目
Clay, Grady. 1973. Close-Up: How to Read the American City. New York, Washington: Praeger Publishers.
Corner, James. 1996. Taking Measures Across the American Landscape.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ullen, Gordon. 1961. The Concise Townscape.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Dee, Catherine. 2001, Form and Fabric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Visual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Spon Press.
Harris, Charles W. & Nicholas T. Dines. 1988. Time-Saver Standards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Laurie, Michael.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msterdam, London, New York: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Lynch, Kevin. 1972. What Time Is This Place?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Lynch, Kevin. 1984. Good City For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Marcus, Clare Cooper & Wendy Sarkissian with Sheena Wilson and Donald Perlgut. 1986. Housing as if People Mattered – Site Design Guidelines for Medium-Density Family Housing.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rcus, Clare Cooper & Carolyn Francis. 1998. People Places: 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Marsh, William U. 1983. Landscap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Mathur, Anuradha & Dilip da Cunha. 2001. Mississippi Floods: Designing a Shifting Landscape.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cHarg, Ian. 1995 (new edition). Design with Natur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McLeod, Virginia. 2008. Detail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Reed, Peter. 2005. Groundswell – Constructing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Rowe, Peter. 1987. Design Thinking.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The MIT Press.
Strom Steven and Kurt Nathan. 1985. Site Engineering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Untermann, Richard & Robert Small. 1977. Site Planning for Cluster Housing.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Weston, Richard. 2008. Materials, Form and Architecture.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White, Edward T. 2004. Site Analysis – Diagramming Information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Tallahassee, Florida: Architectural Media Ltd.
Wines, James. 2000. Green Architecture. New York: Taschen.
Wolff, Jane. 2003. Delta Primer: A Field Guide to the California Delta. San Francisco: William Stout Publishers.
黃世孟主編, 1995, 基地計畫導論, 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張華蓀,康芳銘, 1998, 風的痕跡, 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6  1. 簡介與總論 
第2週
9/23  2. 從地景到基地 ─ 基地體驗、感知、閱讀、與再現,地方感的呈現,基地的時間作用 
第3週
9/30  3. 基地分析架構 ─ 不同尺度基地之綜觀性瞭解 
第4週
10/07  4. 關於區域環境、上位計畫、相關法令配套 
第5週
10/14  5. 地形地貌分析 ─ 地景元素及其結構關係 
第6週
10/21  6. 基地之微氣候分析及其對空間配置與設計的影響 
第7週
10/28  7. 人文環境分析 ─ 從人到人口到使用者,從歷史到生活到故事,從建築到開放空間到動線關係,從生產到消費到休閒,都市與非都市環境的地方認同差異 
第8週
11/04  8. 分析之敘事與美學可能 ─ Mapping the Shifting Landscape 
第9週
11/11  9. 整體分析後之規劃決策 ─ 真實基地之分析與課題討論 
第10週
11/18  10. 從生態都市規劃到庭園設計 ─ 不同尺度之基地分析與計畫操作差異 
第11週
11/25  11. 計畫書4P(according to Lynch and Hack) 
第12週
12/02  12. 計畫書擬定 ─ 分組presentation 
第13週
12/09  13. 概念、理論、計畫書、及規劃設計的連結,參與式設計與基地計畫的可能關係 
第14週
12/16  14. 永續設計與整體空間配置及動線計畫(分析及計畫書內容的角色) 
第15週
12/23  15. 永續設計與整地、排水、植栽計畫(分析及計畫書內容的角色) 
第16週
12/30  16. 批判的地域主義? ─ 設計細部、材料、與地景構築(分析及計畫書內容的角色) 
第17週
1/06  17. 基地計畫與永續設計提案 ─ 分組presentation